本报报道(全媒体记者黄静,致信石华、刘博一、彭英)今年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会议。 10月15日下午,襄阳市市场监管局、市信息化标准化研究院、襄阳大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主题为“标准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成就美好生活梦想”的世界标准日活动。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襄阳市把标准工作摆在战略地位,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关于遗产标准的决策部署,发布了《襄阳市落实国家标准发展框架三年行动计划》k”全面加强标准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襄阳市已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506项、行业标准427项、省地方标准144项,制定发布市级标准70项,培育团体标准66项,自行制作企业标准7850项。 市管局党组成员、市场监管副局长邢红利在活动中表示,下一步,市管部门将加强战略谋划,围绕“打造中西部发展区域性城市”目标,谋划“十五”标准工作,发挥基础、引领高水平工作发展;优化共性制度,重点支持PI升级等重点领域鼓励龙头产业和新兴产业培育、企事业单位参与标准制定和修改,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化协调配合,加强政府引导和部门协调,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带动、社会参与、合作推动”的格局,提高工作效率。 今年7月,襄阳市“枣阳黄桃”智慧农业、儿童卫生机构临时托管照护服务、汽车飞行测试等三个标准化项目已成功立项。三个项目聚焦不同重点领域,既涉及产业升级的基本需求,又与人民经济服务的主??要环节紧密相连。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为后续更多领域的标准化建设提供支持。 在15日的世界标准日活动上,枣阳黄桃智慧农业等三个标准化项目也正式启动。参加活动的省市场监管局一级调研员杨武表示,这三个项目分别从农业、民生经济服务、工业规模等层面展现了标准在赋能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福祉、推动新兴产业标准化方面的主体作用。未来,希望这三个试点项目能够认清各自领域的基本需求,将单个项目的“亮点”转化为全球标准建设的“增长点”,为襄阳注入更多标准化力量,强化标准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素质发展。本报报道(全媒体记者黄静,致信石华、刘博一、彭英)今年10月14日是第56届世界标准会议。 10 月 1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