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蛇头、三星堆陶器、盘龙城遗址青铜造像、三星堆遗址青铜兽面图案
三星堆遗址青铜蛇头
陶盘龙城遗址
三星堆遗址青铜雕像
盘龙城遗址兽面纹青铜卷轴
三星堆遗址鸟形金箔片 图片由万林美术馆提供
青铜兽面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青铜人首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田培文通讯员高天碧
独特的三星堆文明从何而来?盘龙城与中原商朝有何关系?近日,“盘龙城三星堆——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崛起”特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馆展出。此次展览由武汉大学万林美术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主办。代表性青铜器共80件(套),展出了两区的玉器、陶器、石器等,其中首次展出的有30余件。
10月14日,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展览,走进历史丛林,感受长江流域两大青铜文明的文化脉搏。
看文明
长江铜文明综合交流
展览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江南盘龙十年一城”重构长江中游城市布局和考古历史;第二单元《天上三颗星,神权古国》揭开巴蜀古国之谜;第三单元《一河同济,星汉同辉》展现了星与人的文化交融和文明。业内专家评价本次展会是最全面、最深入的展会h 对比展示长江流域迄今为止最具代表性的青铜文明遗址。
盘龙城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目前长江中游地区可见的夏商时期最大的中心城遗址。 70年来,不断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中原王朝地方管辖的最早形态。其背后黄河流域和长江两大流域文明之间的接触,深刻影响了中国早期的文明进程。
展览中,盘龙城遗址出土的一组青铜礼器,由鼎、觚、爵、睝、簋等组成,在组合和造型上与中原地区非常吻合。它们描述了“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明中心”盘龙城昔日的辉煌,以及持续交流的证据黄河与长江文明的融合。
大理人、金杖、青铜神树、青铜面具……四川广州三星堆遗址是西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文化联系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它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现场共发掘了8座祭祀冢,坑内出土了大量陶器、玉器、石器。
看关系
陶、铜、玉相互呼应
“三星堆和盘龙城两大文明是什么关系?”这是展会上观众问得最多的问题。答案就在展厅里的文物里——这两个同属于长江流域的文明,在陶器、青铜礼器、玉器上无意中联系在一起。es.
盘龙城遗址和三星堆遗址有很多相得益彰的文物,而陶器就是最直观的见证。包括哥、织、桂、斗等。但同时,两地的陶器都有独特的组合,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独立发展和工艺适应性。
青铜器是商周时期的重要兵器。在中原的礼制体系中,尊和礼占据了酒酒的主要地位。三星堆遗址的青铜造像及遗存,在器型、装饰风格、铸造工艺、使用功能等方面与中原地区同类器物有明显区别。但与长江中游盘龙城等地出土的同类器皿十分相似。这说明上、中层之间曾有青铜铸造技术的交流和传播。长江流域,反映了长江流域先民对中原礼法主要内容的接受和创造性转化。
玉器也是青铜时代重要的礼器。三星堆、盘龙城已不再出土带领玉璧。这类玉石有明显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有凸棱。不仅如此,三星堆内的铜元也没有被开启。器形与领玉极为相似。应该是项圈玉的仿品。它是三星堆人民的独特创造。它将古蜀信仰的地方特色融入到商代的礼制框架之中。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认为,盘龙城作为商代长江中游的中心城市,是商代资源流通和文化传播的枢纽。长江中游。它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奠定了长江流域文明发展的基础。该展览清晰地展示了长江流域不同文明单位之间的交流互鉴以及与黄河流域的互动融合;也通过器物所承载的仪式传统和精神信仰,与黄河流域的文化基因产生共鸣。
看看其中的奥秘
三星堆文明密码
青铜面具、青铜树枝、青铜器……展览中,神秘的三星堆文物始终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青铜面具是三星堆青铜文化中一种非常特殊的器物。它们或庄严,或神秘,代表了古蜀人独特的艺术审美和巫术文化。这些面具的使用充分利用了现实和前提交时采用夸大的技巧。高鼻、宽口、直视,形成了人神相通的独特形象,给人一种强烈而庄严的感觉。如果你仔细观察面具,你会发现它的耳朵和额头周围有方孔,这在选角中已经提到过。前面是预留的。有学者认为,方孔的目的是为了安装固定口罩。
图中的一根折断的青铜树枝来自著名的三星堆青铜神树。古人将神树视为太阳神休息的地方,以及人与神沟通的媒介。三星堆的神树也体现了这种崇拜自然、与神灵相连的理念。这种对树木的崇拜出现在古代西亚、印度、埃及和欧洲的神话传说中,反映了世界各地祖先对自然世界的共同初步认识。
主要青铜人物大口尊来自三星堆源于中原商文化,但又具有特殊的蜀风。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件文物,你会发现这尊雕像的肩膀外缘有三个卷曲的角头。公羊头的两个角上还有一只残破的立鸟。这种站立的鸟是三星堆的特色颜色。雕像的腹部、侧面和足部都有兽面图案,与中原地区的风格相似。由此可见,三星堆的青铜技术并不是孤立发展起来的。在本土基础上,广泛吸收中原及其他地区的技术精华,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形成了独特的铜文化。
冉红林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主任、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三星堆研究院学术执行主任e说,三星堆遗址青铜器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突破了中原地区以礼器、兵器为主的传统模式,地域特色尤为突出。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这些文物的生产地点、工艺技术、原材料来源、传播渠道等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些也是展览激发观众思考的地方。


